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论文 »

浅析电子证据在新刑事诉讼法中的运用/曾晓东

时间:2024-07-03 01:54:56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798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摘要: 学界对于电子证据的讨论由来已久,但是随着2012 年通过的新刑事诉讼法正式将“电子数据”规定为法定证据种类之一,电子证据在刑事诉讼中取得了合法地位。由此,应当以立法为基础对电子证据进行研究,尤其是对其在诉讼中如何运用,有必要深入探讨。电子证据具有易变性、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对电子设备和系统环境的依赖性等特征。电子证据属于证据的一种。运用检验法、鉴定法和对比法从证据的关联性、真实性、合法性审查电子证据。电子证据的法庭举证应采取多种方式。

  关键词: 电子证据 证据属性 证据审查 法庭示证


  学界对于电子证据的讨论由来已久,但是随着2012 年通过的新刑事诉讼法正式将“电子数据”规定为法定证据种类之一,电子证据在刑事诉讼中取得了合法地位。由此,应当以立法为基础对电子证据进行研究,尤其是对其在诉讼中如何运用,有必要深入探讨。

  一、电子证据及其特点

  新刑事诉讼法第48 条第2 款规定,证据包括“视听资料、电子数据”。所谓“电子数据”即电子形式的数据信息,所强调的是记录数据的方式而非内容。而根据美国1999 年7 月通过的《统一电子交易法》以及印度2000 年通过的《信息技术法》等法律的相关定义,电子形式包括系列电子、数字、电磁、光信号或具有类似性能的存在形式。电子数据信息根据其所承载信息类型,分为模拟数据信息和数字数据信息,前者所使用的是连续型信号,后者所使用的是离散型信号。虽然二者所依赖的技术有所区别,但都以近现代电子技术为依托,具有抽象性,不能为人所直接感知,不仅必须借助一定的介质或设备生成、发送、接收、存储,而且必须以一定媒介所展示、为人所识别和认知。因此,以电子数据为基础的各种存在形式可以统称为电子证据。电子数据是各类电子证据的本质,是各种外在表现形式的内在属性和共同特征。与传统的证据相比较,电子证据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高科技性。电子证据是以计算机技术、存储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高科技为基础。

  2、无形性。一切交由计算机处理的信息都必须转换为二进制的机器语言才能被计算机读懂,即无论使用何种高级语言或输入法向计算机输入信息, 都必须经过数字化的过程,因此我们所谓的电子证据其实质上是看不见摸不着,具有无形性。

  3、多样性。和普通的物证、书证的单一性相比,电子信息通过显示器展现在阅读者面前的不仅可以表现为文字、图像、声音或它们的组合,还可以是交互式的、可编译的,因此电子证据能够更加直观、清晰、生动、完整地反映待证事实及其形成的过程。

  4、客观真实性。如果不考虑人为篡改、差错和故障影响等因素,电子证据一经形成便始终保持最初、最原始的状态,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

  5、易被破坏性。对于电子证据来说,不论是数字形式还是模拟形式, 由于它是保存在可擦写的数据记录介质上,如磁带、磁盘、可擦写光盘等等,在其存储、传输和使用过程中,极易遭受到外来的破坏,如监听、窃听、截取、篡改、删除等等,并很容易因为使用中的误操作而被破坏。

  二、电子证据的收集

  网络犯罪给各国的社会秩序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各国都在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在实体法上增加新的罪名,在程序法上针对此类犯罪制定相应的调查措施,例如电子证据的保护、搜查扣押、实时收集等措施。有些电子证据的收集措施是传统调查方式无法取代的。

  (一) 电子证据刑事调查的基本特征

  分散在网络和若干计算机系统的电子证据,使得传统的侦查措施已不能有效地对电子证据收集。在用传统的搜查扣押措施收集某处计算机上的信息时,一旦其他犯罪嫌疑人得知消息,电子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电子证据很可能被迅速删除、转移。电子证据刑事调查应具有针对性、快速性和实效性。在网络犯罪过程中,涉案计算机数据是犯罪过程中留下的痕迹或结果,它们有着共同的特点:

  第一,保持证据的完整性比较困难。电子证据因为容易遭到人为的破坏或因经营的需要而遭修改、删除或破坏。

  第二,电子证据可能分布在较多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中,迅速地收集全部的电子证据非常困难。传统的搜查扣押已不再适合。

  所以,有必要制定相应的规定来确保计算机数据的管理人或其他人在依法向有关的机关提供协助期间保守秘密。我国《刑事诉讼法》没有电子证据收集的具体规定,只是对传统证据的调查作了一系列规定,如证据收集的法定主体,有关单位和个人的协助义务,搜查、扣押等侦查措施,尤其是规定了侦查中专门人员的适用制度, 1996 年《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指派或聘请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在侦查人员的主持下进行勘验、检查”。在《刑事诉讼法》外,我国其他的一些法律规范对电子证据的调查做了相关的规定,主要有《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实施办法》等,以上行政法规或者规章规定的保护计算机数据的措施,在规范管理网络服务者的同时使其为行政执法或刑事侦查提供协助。网络服务者可以作为保存电子证据的法定义务承担者。包括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 ICP) 和网络连接服务提供者( ISP) 。前者主要是指从事新闻出版以及电子公告栏等服务项目的互联网信息服提供者,有义务记录保存以提供或系统发布的信息内容及其发布时间,互联网地址或者域名等内容数据或往来信息。后者有义务记录和保存上网用户的上网时间、账号、互联网地址或者域名、主叫电话号码等信息,并在国家有关机关查询时予以提供。电子证据本质上属于数字化的电磁形式的证据,收集电子证据比收集传统证据更为复杂、更为困难。收集电子证据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推动了电子证据相关调查措施的发展。许多国家设立了截取实时传输电子证据的措施,搜查、扣押电子证据时允许警方使用多种高新技术设备,并设置与电子证据相适应的调查措施,这些措施应当根据电子证据及其应用环境的技术特征来设立,同时考虑到技术的水平。

  (二) 电子证据的收集与人权保障

  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人们习惯于将所有的资料和文件存储于计算机中,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网络上来往和交流已成为人们的习惯。但是,个人数据与个人隐私又是息息相关的,电子证据在收集涉案证据的同时往往会涉及一些与案件无关的文件和资料,极有可能会构成对材料所有人隐私权的侵害。

  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是各国刑事诉讼共同面临的任务,现在各国的刑事诉讼不可能只追求一方面。大的方向是在保障人权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打击犯罪,当然个案中也会有调整。对数据保护措施是否施以必要的限制,反映了一个国家人权保障的状况。

  电子证据刑事调查措施应当在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方面实现平衡。《关于网络犯罪的公约》第15 条规定了调查措施的适用条件和权力保障要求,缔约方应当在本国法律中规定有关的措施,以便在法律的有效执行和人权保障方面实现平衡,而且相关权利和程序的建立和实施应体现相称性原则。我国以前的有关规定对人权保护考虑得不多,没有限制网络服务提供者对个人数据的记录保存,反而因为应当保存有关信息的法律规定,为其收集网络用户的个人数据提供了法律上的借口。我们不可能为了实现收集电子证据置人权保障于不顾而赋予侦查机关过多权利。在实施针对电子证据的措施时,必须履行法定的人权保护义务,保护公民合法权利和自由,并贯彻相称性原则。

  在电子证据的收集措施涉及权利保障之处,就应当将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放置在重要的地位。也就是说既要设立有效收集电子证据的特殊调查措施,也要制定与之相关权利保障措施和使用条件,防止滥用电子证据调查措施给公民合法权利造成不当侵犯。我国刑事诉讼法及有关的法规中对搜查扣押的具体范围没有明确的规定,极易导致范围的任意扩大。有些针对电子证据的侦查措施可能需要在很大的范围或者在侦查刑事案件的早期适用,但这些措施必须要在刑事案件发生后适用,而且必须符合法定程序,严禁将它们作为防御犯罪的手段,更不能把它们作为监控数字网络空间中的正常社会生活的手段,不能违背司法公正性和社会公共利益,尤其是应当考虑到受电子证据调查影响的第三方权利及正当利益,尽可能避免对其产生不利的影响,若不可避免,应采取措施将这种影响降到最低限度,避免给第三方造成损害,造成第三方损害的应当进行补偿。

  (三)电子证据的搜查和扣押措施

  从搜查扣押电子证据的立法看,许多国家都是通过对传统搜查扣押措施的修订来逐步完善起对电子证据的搜查、扣押措施。我国《刑事诉讼法》是规定刑事侦查中搜查、扣押措施的基本法律,最高人民检察院的《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和公安部《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对搜查扣押做出了具体详细的规定。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九十七条规定了对电子证据收集的特别程序,计算机犯罪案件的现场勘查,应当立即停止使用,并保护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第二百一十八条规定,对于可以用作证据使用的录音、录像带、电子数据存储介质,应当记明案由、对象、内容、录取、复制的时间、地点、规格、类别、应用长度、文件格式及长度,并妥为保管。对于电子邮件的扣押,必须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或检察长批准,通知有关机关或者网络服务机构将有关的电报、电子邮件检校扣押,不需要继续扣押的应立即通知邮电机关或网络服务机构。对扣押的电子证据应当妥善保管,尽量保持相关的存储计算机数据的原始性和完整性,使其出于不可访问状态或者及时从可以访问的计算机系统中移走。

关于修改银行结汇售汇统计报表的通知

国家外汇管理局


关于修改银行结汇售汇统计报表的通知
国家外汇管理局



国家外汇管理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各外汇指定银行、外资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
为进一步适应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根据国务院领导指示精神,经国家统计局批准,现决定对“银行结汇售汇统计月(快)报”做进一步补充修改,详细说明如下:
一、报表报送渠道、时间及方式
1.报送渠道:设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各外汇指定银行(含外资银行,以下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负责汇总本行及辖内分支行的统计数据(以行政区域划分),报送当地外汇管理局。在京的各外汇指定银行总行,将其总行营业部(或国际业务部)的统计数据直接报
送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设在京外的外汇指定银行总行将其总行营业部(或国际业务部)的数据报送当地分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外汇管理局将辖内(含计划单列市)各外汇指定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统计数据汇总一并上报总局国际收支司。计划单列市分局将统计报表报送所
属省局,由省局汇总上报,同时抄报总局。
2.报表报送时间及方式:各地外汇管理局汇总辖内数据后,“旬报”(见附表七)于旬后5日内,“月报”(见附表五、附表六)于月后8日内以传真(只传项目代号及当期发生数)报送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月报在传真发出当日再以书面形式报送(见附表一、二、三、四)
“旬报”只报传真表,不报书面报表。
“月报”书面报表分为两种表式。一是如附表一、附表二所示,为辖内收入、支出汇总表;二是如附表三、附表四所示,为辖内各外汇指定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明细表。各地分局根据本地区外汇指定银行的数量,确定明细表栏目的多少。
总局国际收支司传真电话:(01)491.0063、491.0064
联系电话:(01)491.0061、491.1760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东路8号汇宾大厦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邮编:100101
联系人:侯莲芳、金梅
二、报表增加修改内容如下:
1.贸易收支项
贸易收入、贸易支出大项中将“国内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单独列明统计。
2.非贸易收支项
非贸易收入、非贸易支出大项中增设其中项“外商投资企业”。细项增加“国内居民外汇”、“政府机构交往”、“外国驻华商务机构”三个细项。非贸易收入还增加,“土地批租”细项。原“利润、利息”细项下增设“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子项。
3.资本收支大项中各细项均将“外商投资企业”单列。资本支出项目中增加“偿还国内外汇贷款”、“外商投资企业资本汇出”两个细项。
4.外汇交易买入、卖出大项中,“银行间市场买入”和“银行间市场卖出”分别增加“代理”子项。
5.本期末现汇帐户余额大项中分设“国内机构”、“外商投资企业”、“个人外汇”和“其他”四个细项目。
6.“贸易收入”指标含义改动。出口“贸易收入”项目中对外退赔外汇的支出和出口项下的佣金、运保费、从属费支出作冲减贸易收入统计。
三、经国家统计局批准,新修改的报表为:
1.表名:“银行结汇售汇统计月(旬)报”(分月报书面报表“收入部分”、“支出部分”,月报传真报表“收入部分”、“支出部分”及旬报传真报表见附表一、二、五、六、七)。表号:汇国统1表。
2.表名:“银行结汇售汇统计月报明细表”(分“收入部分”和“支出部分”见附表三、四)。表号:汇国统2表。
修改后的报表,“月报”从报送1995年1月份的统计报表开始执行,“旬报”从报送1995年2月上旬的统计报表开始执行。
四、国家外汇管理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分局接此文后,即布置转发辖内各外汇指定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省以下外汇指定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向其上级行报送该表的同时抄报同级外汇管理局。为了便于统计部门及时掌握折算率变动情况,若遇折算率调整,请各
分局及时转告各外汇指定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
特此通知。

附件:银行结汇售汇统计月(旬)报指标说明
一、100“结汇收入”:境内机构(指所有企事业单位、机关和社会团体含外商投资企业,下同)及个人按规定将取得的外汇结售给外汇指定银行(含外资银行,下同)及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外汇收入。既包括直接结汇部分,也包括从现汇帐户中转出后结汇部分。其主要项目有:


1.101“贸易收入”:包括出口或转口货物及其他贸易行为收入的外汇;境外贷款项下国际招标中标收入的外汇;加工装配收入(指来料、来件、来样加工装配的工缴费收入和补偿贸易的外汇手续费收入)的外汇;海关监管下境内经营免税商品货款收入的外汇。出口商品按到岸价
格成交的货款中运费、保险费的收入和出口商品发生的退汇性质的支出等,均应从出口收汇中冲减剔除。该项目下设“国内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两个子项。
(1)10101“国内企业”指境内各类国内投资经营的对外贸易公司及经批准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事业单位等(包括外贸、工贸进出口公司、联营公司、地方性外贸公司)经营的出口和代理出口商品的外汇收入,以及其他在上述“贸易收入”项下收入的外汇。下设001“加工
装配”子项。
(2)10102“外商投资企业”指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外商独资企业(以下同)经营的出口和代理出口商品的外汇收入,以及其他在上述“贸易收入”项下收入的外汇。下设002“加工装配”子项。
2.“非贸易收入”:包括交通运输及港口、邮电、旅游、广告、咨询、展览、寄售、维修等行业及各类代理业务提供商品或服务收入的外汇;行政、司法机关收入的各项外汇规费、罚没款;土地使用权、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誉等无形资产转让收入的外汇;境外
投资企业汇回的利润、股息、利息等;对外经援项下收回的外汇和由于境外资产所取得的外汇收入;保险机构受理外汇保险所得外汇收入;金融机构经营外汇业务的收入;国外捐赠、资助及援助收入的外汇;劳务承包收入的外汇;出售、出租房地产和其他资产收入的外汇;外国驻华使领馆
、国际组织,外国商社、金融、新闻等其他境外法人驻华机构的外汇收入;经营免税商品利润的收入以及其他非贸易外汇收入。该项目下10200“外商投资企业”的非贸易外汇收入单列。其他非外商投资企业的非贸易外汇收入设以下子项:
(1)10201“运输及港口”(包括各种运输方式及各类港口)指运输部门对外提供的运输业务收入及我国海、空港对外国运输工具提供港口使用、设备维修和供应的油、水等物资收入的外汇。
(2)10202“劳务及承包工程”指经营境外承包工程,向境外提供劳务、技术合作及其他服务业务的公司办理结汇的外汇收入。
(3)10203“国内居民外汇”指国内居民和侨民通过银行或其他方式调回存放在国外或港澳台地区的遗产、房地产、股票、股息、存款和利息,工伤赔偿金、交通意外事故赔偿金、抚恤金及侨民等的个人外汇收入。
(4)10204“土地批租”指境内机构经国家批准批租土地所收入的结售给银行的外汇。
(5)10205“利润、利息”指各外汇指定银行和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经营外汇业务的利润、利息等外汇收入。下设003“银行”(含外资银行)和004“非银行金融机构”子项。
(6)10206“政府机构交往”指驻我国的外国使领馆、代表团、国际组织及我国驻外政府机构汇入的外汇收入向外汇指定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结汇的外汇收入。
(7)10207“外国驻华商务机构”指驻我国的外国商社、金融、新闻等非政府机构向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结汇收入的外汇。
(8)10209“其他非贸易收入”指上述非贸易收入以外的其他非贸易收入。
3.103“资本收入”包括外汇借款(含以各种形式从境内外借入的外汇资金),发行外币债券、股票收入;经批准专项用于偿还境内外外债的外汇收入;境外法人或自然人作为投资汇入的外汇;外商投资企业作为投资的外汇收入。该项目下设以下子项:
(1)10301“境外借款”指以各种形式从境外借入的外汇资金。其中005“外商投资企业”单列。
(2)10302“出售有价证券”指境内机构发行外币债券、股票等所取得的外汇收入。其中006“外商投资企业”单列。
(3)10303“外商投资”指境外法人或自然人作为投资汇入的外汇收入。
(4)10304“其他资本收入”指上述资本收入以外的其他资本收入。
4.104“其他收入”指不属于上述归类的外汇收入。
5.300“外汇交易买入”指各外汇指定银行及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从:
(1)301银行间市场即“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及其分中心买入的外汇。其中007“代理”指代理其他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买入单列。
(2)302总分行间买入的外汇。
(3)303其他外汇指定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买入的外汇。
二、200“售汇支出”指各外汇指定银行及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按规定向境内机构及个人兑付外汇的支出。其主要项目有:
1.201“贸易支出”包括实行进口配额管理或特定产品进口管理的货物进口,实行自动登记制的货物进口和其他符合国家进口管理规定的货物进口及上述进口项下的预付款、开证保证金、尾款、运保费和从属费;进料加工生产复出商品的进口;转口贸易项下发生的对外支付;从保
税区、保税库购买商品以及购买国外入境展品的用汇;进口对外索赔收入及退回的进口外汇保证金,统计时应冲减进口付汇。该项目下设“国内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两个子项:
(1)20101“国内企业”指各类对外贸易公司及经批准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事业单位等(包括外贸、工贸进出口公司、联营公司、地方性外贸公司)经营的进口和代理进口商品的外汇支出,以及其他上述“贸易支出”项下的外汇支出。
(2)20102“外商投资企业”指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商独资经营企业的进口和代理进口商品的外汇支出,以及其他上述“贸易支出”项下的外汇支出。
2.202“非贸易支出”:包括民航、海运、铁道部门、邮电部门的外汇支出;境外承包工程所需的投标保证金、履约金及垫付工程款;在境外举办展览、招商、培训及拍摄影视片等用汇;对外宣传费、对外援助费、对外捐赠外汇、国际组织会费、参加国际会议的注册费、报名费;
缴纳国际组织会费、在境外设立代表处或办事机构的开办费和经费;国家教委国外考试协调中心支付境外的考试费;个人的非经营性非贸易用汇;外国驻华使领馆、国际组织、外国商社等境外法人或自然人驻华机构的合法人民币收入要求汇出境外时的兑付;专利权、著作权、商标、计算机
软件等无形资产的进口支付;临时来华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出境时未用完人民币兑回外汇的支出;外商投资企业向境外汇出的利润以及其他非贸易外汇支出。该项下20206“外商投资企业”的非贸易外汇支出单列。
该项:其他非外商投资企业的非贸易支出设以下子项。
(1)20201“运输及港口”指民航、海运、铁道部门(机构)支付境外国际联运费、设备维修费、站场港口使用费、燃料供应费、非融资性租赁费和其他服务费用及支付国际营运人员伙食、津贴补助费等。
(2)20202“劳务及承包工程”指境外承包工程所需的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及垫付工程款项的外汇支出。
(3)20203“国内居民外汇”指国内居民和侨民的临时性赡家汇款和去国外的旅杂费、退职金、退休金、移居出境汇款和一切其他私人外汇支出。
(4)20204“政府机构交往”指我国政府机构代表团、参观团、友好城市访问团和出席国际会议、参加国际活动等出国人员的差旅费和我国政府聘请外国专家的外汇支出及我国政府缴纳的国际组织会费、股金等;驻我国的外国政府机构、使领馆、代表团、国际组织等将合法收入
的人民币兑成外汇汇出境外的外汇支出。
(5)20205“外国驻华商务机构”指驻我国的外国商社、金融、新闻等非政府机构将合法收入的人民币兑成外汇汇出境外的外汇支出。
(6)20207“其他非贸易支出”指除上述非贸易支出以外的其他非贸易支出。
3.203“资本支出”包括偿还境内金融机构自营外汇贷款本息、费用的兑付;经批准以外币支付的股息的兑付;偿还直接外债和外汇(转)贷款本息、费用和外汇支付;境外投资资金的汇出;外汇投资企业的中方投资者经批准需以外汇投入的注册资本金的外汇支付。该项目下设以
下子项:
(1)20301“偿还境外借款”指境内机构偿还外债和外汇贷款本息、费用的外汇支付。其中001“外商投资企业”单列。
(2)20302“偿还国内外汇贷款”指境内机构偿还境内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自营外汇贷款的本息、费用的外汇支付;其中002“外商投资企业”单列。
(3)20303“购买有价证券”指境内机构购买外汇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的外汇支付;其中003“外商投资企业”单列。
(4)20304“境外投资”指境内机构向境外投资资金的汇出。其中004“外商投资企业”单列。
(5)20305“外商投资企业资本汇出”指外商投资企业合同期满或合同中止清盘后将投资资本汇出境外。
(6)20306“其他资本支出”指除上述资本支出以外的其他资本支出。
4.204“其他支出”指不属于上述归类的外汇支出。
5.400“外汇交易卖出”指各外汇指定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向:
(1)401银行间市场卖出即“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及其分中心卖出的外汇。其中设005“代理”指代理其他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卖出的外汇。
(2)402总分行间卖出的外汇。
(3)403其他外汇指定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卖出的外汇。
三、表外项目
1.600“本期现汇总收入”指境内各外汇指定银行及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在本期内收到的从境外汇给境内机构的全部现汇外汇总额。(包括居民个人汇入款,剔除总分行间调拨)如有代收情况发生,以境外汇入的第一客户为准作统计。
2.601“本期现汇总支出”指境内机构通过各外汇指定银行及各类金融机构在本期汇往境外的全部现汇外汇总额。(包括居民个人汇出款、剔除总分行间调拨)。如有代付情况发生,以最后汇往境外的客户为准作统计。
3.602“本期末现汇帐户余额”指各外汇指定银行及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至本期末各类现汇帐户上的余额,即1994年4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外汇帐户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的符合开户要求的外汇帐户上的余额数,包括保证金和居民个人外汇存款。下设三个子项:
(1)60201“国内机构”指境内除“外商投资企业”以外的对公单位在现汇帐户上的余额数。
(2)60202“外商投资企业”指外商投资企业的现汇帐户上的余额数。
(3)60203“个人外汇”指境内居民的外汇存款,包括各种现钞和外汇存款。
(4)60204“其他”指除上述现汇帐户余额以外的其他现汇帐户余额。
4.700“中国银行经营国家外汇帐户收入”、701“中国银行经营国家外汇帐户支出”指用中央银行的人民币资金办理的结售汇额。包括各种留成额度配汇支付;经国务院批准的以1993年底牌价买汇的专项技术改造外汇;1993年中央外汇进口计划内结转用汇及经总局批
准的中央下拨外汇等。根据(94)汇综函字第208号文件规定,这部分外汇只由中国银行办理,对应其“921”、“920”会计科目的本期发生额。上述外汇的收、支额分别统计在“700”、“701”统计项目中。
5.702“中国银行经营国家外汇帐户结存余额”即中国银行“921”、“920”国家外汇买卖会计科目中余额数的贷方、借方轧差数(正数表示贷方余额即收入大于支出,负数表示借方余额,即支出大于收入)。
四、几点说明
1.本表中表内项目收入数全部为结汇数。
2.若有套汇发生,应从统计中剔除。
3.月报纵栏中的“602本期末现汇帐户余额”和“702中国银行国家外汇结存余额”为时点数,不做累计。
4.本报表要求保留整数,不足整数部分待累计到整数后再报。
5.本报表中除表外项目,均是在“系统外汇买卖”科目中结售汇的发生额。“系统外汇买卖”科目指凡各行代总行办理的外汇买卖用此科目核算,买入外汇时,外汇金额贷记此科目,人民币金额借记此科目;卖出外汇时,外币金额借记此科目,人民币金额贷记此科目,报表中本期1
00与300之和为本期此科目中贷方发生额,报表中本期200与400之和为本期此科目中借方发生额。
6.报表中的平衡关系:
(1)100=101+102+103+104
(2)101=10101+10102
(3)102=10201+10202+10203+10204+10205
+10206+10207+10208
(4)103=10301+10302+10303+10304
(5)300=301+302+303
(6)200=201+202+203+204
(7)201=20101+20102
(8)202=20201+20202+20203+20204+20205+20206
(9)203=20301+20302+20303+20304+20305+20306
(10)400=401+402+403
(11)602=60201+60202+60203+60204

附表一:银行结汇售汇统计月报(收入部分)

填报单位: 表 号:汇国统1表
制表机关:国家外汇管理局
填报日期: 年 月 文 号:(95)汇国函字第20号
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
金额单位:万美元 批准文号:国统字(1995)20号
-----------------------------------------
| 代 号| 项 目 |本 月|本 年|
| | |发生数|累 计|
|-----|-------------------------|---|---|
| 100|结汇收入合计 | | |
|-----|-------------------------|---|---|
| 101| 贸易收入 | | |
|-----|-------------------------|---|---|
|10101| 1.国内企业 | | |
|-----|-------------------------|---|---|
|(001)| 其中:加工装配 | | |
|-----|-------------------------|---|---|
|10102| 2.外商投资企业 | | |
|-----|-------------------------|---|---|
|(002)| 其中:加工装配 | | |
|-----|-------------------------|---|---|
| 102| 非贸易收入 | | |
|-----|-------------------------|---|---|
|(003)| 其中:外商投资企业 | | |
|-----|-------------------------|---|---|
|10201| 1.运输及港口 | | |
|-----|-------------------------|---|---|
|10202| 2.劳务及承包工程 | | |
|-----|-------------------------|---|---|
|10203| 3.国内居民外汇 | | |
|-----|-------------------------|---|---|
|10204| 4.土地批租 | | |
|-----|-------------------------|---|---|
|10205| 5.利润、利息 | | |
|-----|-------------------------|---|---|
|(004)| 其中:银行 | | |
|-----|-------------------------|---|---|
|(005)| 非银行金融机构 | | |
|-----|-------------------------|---|---|
|10206| 6.政府机构交往 | | |
|-----|-------------------------|---|---|
|10207| 7.外国驻华商务机构 | | |
-----------------------------------------

-----------------------------------------
| 代 号| 项 目 |本 月|本 年|
| | |发生数|累 计|
|-----|-------------------------|---|---|
|10208| 8.其他非贸易收入 | | |
|-----|-------------------------|---|---|
| 103| 资本收入 | | |
|-----|-------------------------|---|---|
|10301| 1.境外借款 | | |
|-----|-------------------------|---|---|
|(006)| 其中:外商投资企业 | | |
|-----|-------------------------|---|---|
|10302| 2.出售有价证券 | | |
|-----|-------------------------|---|---|
|(007)| 其中:外商投资企业 | | |
|-----|-------------------------|---|---|
|10303| 3.外商投资 | | |
|-----|-------------------------|---|---|
|10304| 4.其他资本收入 | | |
|-----|-------------------------|---|---|
| 104| 其他收入 | | |
|-----|-------------------------|---|---|
| | | | |
|-----|-------------------------|---|---|
| | | | |
|-----|-------------------------|---|---|
| 300|外汇交易买入 | | |
|-----|-------------------------|---|---|
| 301| 1.银行间市场买入 | | |
|-----|-------------------------|---|---|
|(008)| 其中:代理 | | |
|-----|-------------------------|---|---|
| 302| 2.总分行间买入 | | |
|-----|-------------------------|---|---|
| 303| 3.银行及金融机构间买入 | | |
|-----|-------------------------|---|---|
| | | | |
-----------------------------------------
负责人: 复核: 制表: 联系电话:

附表二:银行结汇售汇统计月报(支出部分)

填报单位: 表 号:汇国统1表
制表机关:国家外汇管理局
填报日期: 年 月 文 号:(95)汇国函字第20号
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
金额单位:万美元 批准文号:国统字(1995)20号
-----------------------------------------
| 代 号| 项 目 |本 月|本 年|
| | |发生数|累 计|
|-----|-------------------------|---|---|
| 200|售汇支出合计 | | |
|-----|-------------------------|---|---|
| 201| 贸易支出 | | |
|-----|-------------------------|---|---|
|20101| 1.国内企业 | | |
|-----|-------------------------|---|---|
|20102| 2.外商投资企业 | | |
|-----|-------------------------|---|---|
| 202| 非贸易支出 | | |
|-----|-------------------------|---|---|
|(001)| 其中:外商投资企业 | | |
|-----|-------------------------|---|---|
|20201| 1.运输及港口 | | |
|-----|-------------------------|---|---|
|20202| 2.劳务及承包工程 | | |
|-----|-------------------------|---|---|
|20203| 3.国内居民外汇 | | |
|-----|-------------------------|---|---|
|20204| 4.政府机构交往 | | |
|-----|-------------------------|---|---|
|20205| 5.外国驻华商务机构 | | |
|-----|-------------------------|---|---|
|20206| 6.其他非贸易支出 | | |
-----------------------------------------

-----------------------------------------
| 203| 资本支出 | | |
|-----|-------------------------|---|---|
|20301| 1.偿还境外借款 | | |
|-----|-------------------------|---|---|
|(002)| 其中:外商投资企业 | | |
|-----|-------------------------|---|---|
|20302| 2.偿还国内外汇贷款 | | |
|-----|-------------------------|---|---|
|(003)| 其中:外商投资企业 | | |
|-----|-------------------------|---|---|
|20303| 3.购买有价证券 | | |
|-----|-------------------------|---|---|
|(004)| 其中:外商投资企业 | | |
|-----|-------------------------|---|---|
|20304| 4.境外投资 | | |
|-----|-------------------------|---|---|
| | | | |
-----------------------------------------

-----------------------------------------
| 代 号| 项 目 |本 月|本 年|
| | |发生数|累 计|
|-----|-------------------------|---|---|
|(005)| 其中:外商投资企业 | | |
|-----|-------------------------|---|---|
|20305| 5.外商投资企业资本汇出 | | |
|-----|-------------------------|---|---|
|20306| 6.其他资本支出 | | |
|-----|-------------------------|---|---|
| 204| 其他支出 | | |
|-----|-------------------------|---|---|
| | | | |
|-----|-------------------------|---|---|
| 400|外汇交易卖出 | | |
|-----|-------------------------|---|---|
| 401| 1.银行间市场卖出 | | |
|-----|-------------------------|---|---|
| 006| 其中:代理 | | |
|-----|-------------------------|---|---|
| 402| 2.总分行间卖出 | | |
|-----|-------------------------|---|---|
| 403| 3.银行及金融机构间卖出 | | |
|-----|-------------------------|---|---|
| | 表外项目 | | |
-----------------------------------------

-----------------------------------------
| 600|本期现汇总收入 | | |
|-----|-------------------------|---|---|
| 601|本期现汇总支出 | | |
|-----|-------------------------|---|---|
| 602|本期末现汇帐户余额 | | |
|-----|-------------------------|---|---|
|60201| 1.国内机构 | | |
|-----|-------------------------|---|---|
|60202| 2.外商投资企业 | | |
|-----|-------------------------|---|---|
|60203| 3.个人外汇 | | |
|-----|-------------------------|---|---|
|60204| 4.其他 | | |
|-----|-------------------------|---|---|
| 700|中行经营国家外汇帐户收入 | | |
|-----|-------------------------|---|---|
| 701|中行经营国家外汇帐户支出 | | |
|-----|-------------------------|---|---|
| 702|中行经营国家外汇帐户余额 | | |
-----------------------------------------
负责人: 复核: 制表: 联系电话:

附表三:银行结汇售汇统计月报明细表(收入部分)一

填报单位: 表 号:汇国统2表
制表机关:国家外汇管理局
填报日期: 年 月 文 号:(95)汇国函字第20号
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
金额单位:万美元 批准文号:国统字(1995)20号
-------------------------------------------------
| 代 号| 项 目 | 中国银行 | 工商银行 |
|-----|-------------------------|-------|-------|
| 100|结汇收入合计 |本 月|本 年|本 月|本 年|
| | |发生数|累计数|发生数|累计数|
|-----|-------------------------|---|---|---|---|
| 101| 贸易收入 | | | | |
|-----|-------------------------|---|---|---|---|
|10101| 1.国内企业 | | | | |
|-----|-------------------------|---|---|---|---|
|(001)| 其中:加工装配 | | | | |
|-----|-------------------------|---|---|---|---|
|10102| 2.外商投资企业 | | | | |
|-----|-------------------------|---|---|---|---|
|(002)| 其中:加工装配 | | | | |
|-----|-------------------------|---|---|---|---|
| 102| 非贸易收入 | | | | |
|-----|-------------------------|---|---|---|---|
|(003)| 其中:外商投资企业 | | | | |
|-----|-------------------------|---|---|---|---|
|10201| 1.运输及港口 | | | | |
|-----|-------------------------|---|---|---|---|
|10202| 2.劳务及承包工程 | | | | |
|-----|-------------------------|---|---|---|---|
|10203| 3.国内居民外汇 | | | | |
|-----|-------------------------|---|---|---|---|
|10204| 4.土地批租 | | | | |
|-----|-------------------------|---|---|---|---|
|10205| 5.利润、利息 | | | | |
|-----|-------------------------|---|---|---|---|
|(004)| 其中:银行 | | | | |
-------------------------------------------------

-------------------------
| 农业银行 | 建设银行 | 交通银行 |
|-------|-------|-------|
|本 月|本 年|本 月|本 年|本 月|本 年|
|发生数|累计数|发生数|累计数|发生数|累计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续 表
-------------------------------------------------
| 代 号| 项 目 | 中国银行 | 工商银行 |
|-----|-------------------------|-------|-------|
| |结汇收入合计 |本 月|本 年|本 月|本 年|
| | |发生数|累计数|发生数|累计数|
|-----|-------------------------|---|---|---|---|
|(005)| 非银行金融机构 | | | | |
|-----|-------------------------|---|---|---|---|
|10206| 6.政府机构交往 | | | | |
|-----|-------------------------|---|---|---|---|
|10207| 7.外国驻华商务机构 | | | | |
|-----|-------------------------|---|---|---|---|
|10208| 8.其他非贸易收入 | | | | |
|-----|-------------------------|---|---|---|---|
| 103| 资本收入 | | | | |
|-----|-------------------------|---|---|---|---|
|10301| 1.境外借款 | | | | |
|-----|-------------------------|---|---|---|---|
|(006)| 其中:外商投资企业 | | | | |
|-----|-------------------------|---|---|---|---|
|10302| 2.出售有价证券 | | | | |
|-----|-------------------------|---|---|---|---|
|(007)| 其中:外商投资企业 | | | | |
-------------------------------------------------

-------------------------------------------------
|10303| 3.外商投资企业 | | | | |
|-----|-------------------------|---|---|---|---|
|10304| 4.其他资本收入 | | | | |
|-----|-------------------------|---|---|---|---|
| 104| 其他收入 | | | | |
|-----|-------------------------|---|---|---|---|
| | | | | | |
|-----|-------------------------|---|---|---|---|
| 300|外汇交易买入 | | | | |
|-----|-------------------------|---|---|---|---|
| 301| 1.银行间市场买入 | | | | |
|-----|-------------------------|---|---|---|---|
|(008)| 其中:代理 | | | | |
|-----|-------------------------|---|---|---|---|
| 302| 2.总分行间买入 | | | | |
|-----|-------------------------|---|---|---|---|
| 303| 3.银行及金融机构间买入 | | | | |
-------------------------------------------------

-------------------------
| 农业银行 | 建设银行 | 交通银行 |
|-------|-------|-------|
|本 月|本 年|本 月|本 年|本 月|本 年|
|发生数|累计数|发生数|累计数|发生数|累计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负责人: 复核: 制表: 联系电话:

附表三:银行结汇售汇统计月报明细表(收入部分)二

填报单位: 表 号:汇国统2表
制表机关:国家外汇管理局
填报日期: 年 月 文 号:(95)汇国函字第20号
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
金额单位:万美元 批准文号:国统字(1995)20号
-------------------------------------------------
| 代 号| 项 目 | 投资银行 | 银 行 |
|-----|-------------------------|-------|-------|
| 100|结汇收入合计 |本 月|本 年|本 月|本 年|
| | |发生数|累计数|发生数|累计数|
|-----|-------------------------|---|---|---|---|
| 101| 贸易收入 | | | | |
|-----|-------------------------|---|---|---|---|
|10101| 1.国内企业 | | | | |
|-----|-------------------------|---|---|---|---|
|(001)| 其中:加工装配 | | | | |
|-----|-------------------------|---|---|---|---|

不分页显示   总共3页  1 [2] [3]

  下一页

被宣告死亡的人民事权利能力何时终止

王胜宇 钱贵


  对此问题,学界众说纷纭。纵观学者提出的理论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权利能力消灭说。这一学说又可以分为完全终止说、绝对终止和相对终止说。二是权利能力存在说,该说认为宣告死亡的法律“效力限于以其原住所地为中心的区域。若受宣告人并未死亡,而在其他地区生存,那么,其在该他地区不但仍然具有权利能力,而且其民事活动也不受影响。”
  完全终止说即通说认为,自然人宣告死亡应发生与自然死亡相同的法律效力, 被宣告死亡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终止。我国台湾学者也一般认为,宣告死亡虽然非自然死亡,但应视同自然死亡,即具有使自然人消灭权利能力的效果。这一观点为本书所赞成。 但是,宣告死亡只是对失踪人是否死亡所作的一种推定,实际上失踪人有可能并未死亡.有学者认为,“被宣告死亡的失踪人多数情况下确已死亡,被宣告死亡而实际并未死亡者极少。” 当然,笔者也认为在现有科学技术条件下被宣告死亡人实际上已经死亡是一种常态。但这并不意味着“强调宣告死亡的完全不同于自然死亡(不能导致失踪人权利能力的消灭),实质上是站在失踪人利益保护的角度,将被宣告死亡的人的‘重新出现’作为一种 ‘常态’即可能性极大的事实来予以对待。” 笔者认为一项民事法律制度的设计应该尽可能兼顾利害关系各方当事人的利益。宣告死亡的目的只是重点保护利害关系人的利益,也就是并不否认应兼顾失踪人的利益。如果认为被宣告死亡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终止,那么就会导致与失踪人在其实际生存的地方所从事的相关民事法律行为的相对人,很可能以失踪人已是被宣告死亡人为由主张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从而损害失踪人的利益。有人也许会认为,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失踪人自己及相对人可以向法院申请撤销宣告死亡以溯及地恢复其民事权利能力。但是我们知道,某些失踪人由于出于种种原因如婚姻失败、家庭不幸等不愿向法院申请撤销宣告死亡,此即导致了失踪人生存地与失踪人有关的民事法律关系的不稳定,即有可能损害失踪人的利益,也有可能损害相对人的利益。因此,只要存在损害法律关系中某一方当事人利益的法律制度设计的合理性就值得怀疑,就有修正的必要。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被宣告死亡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的终止可以分为绝对终止和相对终止。绝对终止是指在宣告某公民死亡时,该公民就已经死亡,即自然死亡在前,宣告死亡在后,在这种情况下,被宣告死亡的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绝对终止。相对终止是指被宣告死亡公民原住所地(宣告死亡地)为中心的区域的权利能力终止,而在他生存的区域(生存地)仍然有权利能力。 这种观点的提出试图在理论上对宣告死亡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的解释,这一点是值得学习和提倡的。如果理论上能够把某一问题在实际情况中的现象一一解释清楚,这应该是理论研究的所要达到的周圆性,也是众多学者梦寐以求的。但是实际情况纷繁芜杂,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问题和新情况层出不穷,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日益复杂,因此想达到理论的周圆性不仅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如果说绝对终止的观点还具有合理性的话,那么相对终止的观点则缺乏充分的说服力。“所谓‘失踪人原住所或居所为中心’之表达,根本不具有确切的含义。何谓‘中心’?倘失踪人于失踪前在距其原住所万里之遥的地方实施了法律行为,是否仍为‘中心’之所及?很显然,宣告死亡的效力及于其失踪前所涉之一切法律关系,其并无范围之任何限制。而所谓‘原住所为中心’之外的‘范围’,在被宣告死亡的人生还事实出现之前,纯属虚构”。 因此,这种观点也未必能充分地解释实践的各种情况。
  权利能力存在说认为宣告死亡仅发生与自然死亡相似而不相同的法律效果。 有学者对此提出在宣告死亡而且实际上已经自然死亡的情况下,在理论上会出现一个悖论,即实际死亡的人如何还能拥有民事权利能力呢?此种认识颇有理论至上的色彩。理论来源于实践,同时也为实践中服务。制度的设计是为了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反之,如果实践中不可能出现问题的,则设计解决该问题的制度则是毫无实际意义的,只是在理论上为完善理论具有一定意义,但其只是空想而已。赋予自然人以民事权利能力、行为能力、责任能力目的在于保护、限制自然人及其利害关系人通过其民事活动所获得的利益。在失踪人被宣告死亡且实际已经死亡的情况下,虽会出现理论的悖论,但在实际中却不会出现任何问题,因为一个实际已经死亡的自然人是不可能通过自己的行为去获得利益、侵害他人利益以及被其他人侵害自己的利益。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既可以兼顾保护在失踪人被宣告死亡但实际并未死亡情况下失踪人自己和其生存地利害关系人的利益;同时也不会违背宣告死亡制度的根本目的;而且也可以充分解释为何《民法通则》第二十四条第二款规定:“有民事行为能力人在被宣告死亡期间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以及最高法院在《民通意见》第36条第二款规定:“被宣告死亡和自然死亡的时间不一致的,被宣告死亡所引起的法律后果仍然有效,但自然死亡前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与被宣告死亡引起的法律后果相抵触的,则以其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为准。”(如转载敬请注明作者)

参考文献:
参见张俊浩主编:《民法学原理》(上),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修订版,第105页。
参见魏振瀛主编:《民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61页。
参见龙卫球著:《民法总论》(第二版),中国法律出版社2002年第2版,第212页。
参见张俊浩主编:《民法学原理》(上),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修订版,第105页。
参见张俊浩主编:《民法学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版,第112页。
参见滕淑珍:《论被宣告死亡的公民民事权利能力的终止》,载《政法论丛》1997年第2期。
参见尹田:《论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载《法学研究》,2001年第6期。
参见周振想编著、王作富审定:《刑法学教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517页。




北安市人民法院赵光法庭王胜宇 钱贵